維護消費者權益 提振消費信心
近年來,我國電商行業發展迅猛,快遞業與線上交易相結合,給生活帶來極大便利。但在迅猛發展的同時,快遞行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,有人吐槽“家門口”“樓梯間”“電表箱”都曾幫自己“簽收”過快遞。有不少人表示,雖然丟失快遞得到了賠償,但這樣的購物經歷實在不愉快,影響消費體驗。
理性地分析,快遞小哥之所以如此,原因還是快遞企業之間的無序低價競爭,運營成本層層轉嫁給快遞員,導致快遞末端低質配送?,F實中快遞企業之間的競爭往往會演變成價格競爭,“薄利多銷”無疑會壓縮成本、減少人員投入,影響設施投入和更新。
要解決這個問題,就得規范無序低價競爭,引導行業良性競爭。為此,監管部門要修訂行業運營規范,提升監督管理的靈敏度,不斷強化企業規范經營的自覺性,引導快遞物流行業健康發展。同時,快遞行業也應樹立動態管理理念,從各環節入手,而不是層層加碼轉嫁到“快遞小哥”,盡可能從更靠前環節消弭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發生。
企業應創新挖掘物品寄存方式。面對消費者無法當面簽收的各類情況,鼓勵快遞企業使用智能末端服務設施、快件信息化管理系統等,完善代收方式的規范化,挖掘更多寄存方式方法,進一步完善制度規則、打通梗阻、補齊短板,充分尊重消費者意愿,保障消費者順利收到物品。
今年“3·15”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主題為“提振消費信心”。提振消費信心,就要消除制約消費的各種不利因素,改善消費條件,使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出來??爝f行業作為電商消費的最后一環節,亟待進一步規范發展,及時解決影響消費者購物的不愉快因素?! ?/p>
讓“忍一忍”成為過去,改善消費條件,創新消費場景,恢復和擴大消費,使消費者愉快購物、享受購物,讓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出來,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力量。
楊艷霞
責任編輯:黃璐
版權聲明:
凡文章來源為"蘭州新聞網"的稿件,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;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"蘭州新聞網",并保留"蘭州新聞網"的電頭。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