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就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新圖景
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《求是》雜志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、國家主席、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《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》。文章指出,要大力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。農村現代化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內在要求和必要條件,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。
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,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,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,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。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,現在還有近5億人常住農村,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,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不全面的。大力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,要明確方向、把準重點、激活動力,讓鄉村生活變得更美好。
黨的二十大首次提出要“讓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”,并作為二0三五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之一寫入了黨的正式文件,明確提出“統籌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,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”。這既是我國鄉村建設理論的重大創新,也為新時代農村現代化指明了發展方向。
推進農村現代化并非是單一的改善農村基礎設施,并非只是注重鄉村風貌建設,而是要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。在穩步提高農業發展質量效益的同時,著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水平。既要推進農村現代化,也要推進農業現代化,不能彼此割裂,不能顧此失彼,要堅持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的有機統一。
在推進農村現代化過程中,要注重鄉村建設的由表及里和形神兼備。既要有光鮮的“面子”,也要有厚實的“里子”,既要“塑形”,要“鑄魂”,要實現鄉村經濟建設、政治建設、文化建設、社會建設、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推進、全面進步、全面提升。
推進農村現代化,說到底是要讓人民的生活更美好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各地區各部門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,持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,鄉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。同時,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還不健全,部分領域還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環節,與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有差距。
大力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,要瞄準“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”的目標,堅持問題導向,從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各種熱點難點問題著手,組織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。從鄉村規劃建設管理、農村道路暢通、農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、鄉村清潔能源建設、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、數字鄉村建設發展、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提升、農房質量安全提升,到人居環境整治、基本公共服務、基層組織建設、精神文明建設等,要持續深入開展好鄉村建設行動,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。
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在廣袤的中國農村,如何把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出來,如何更好地整合農業農村的各種資源要素,既要持續完善鄉村治理體系,也要提升鄉村治理的能力和水平。
無論是在鄉村振興中,還是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進程中,要始終著力提升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。要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,讓農村既充滿活力又穩定有序。推進農村現代化,不僅物質生活要富裕,精神生活也要富足,要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。
張閑語
責任編輯:黃璐
版權聲明:
凡文章來源為"蘭州新聞網"的稿件,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;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"蘭州新聞網",并保留"蘭州新聞網"的電頭。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